學校動態
個性化學習將成為主流
“傳統的學校教育無法真正做到對每個孩子有教無類和因材施教,但人工智能帶來了這樣的機會,通過跟蹤記錄學生的所有學習過程,發現學習的難點、重點所在,從而幫助學生及時調節學習過程,量身定制學習計劃?!比珖f委員、民進中央副主席朱永新表示。
倪閩景認為,要讓學生從死記硬背的灌輸式教育中解放出來。人工智能時代,學習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培養分析思辨能力、實踐能力、合作交流能力等一系列機器無法具備的核心素養和能力,幫助學生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,而不是獲取簡單的記憶類知識。
人工智能能否取代教師
“教育不是培養流水線上的產品,無論技術如何發展,教師的言傳身教、面對面的溝通交流都是育人必不可少的環節?!比珖f委員、華東師范大學副校長戴立益表示。
在頂層設計上,今年教育部將啟動人工智能+教師隊伍建設行動,探索信息技術、人工智能等支持教師決策、教師教育、教育教學、精準扶貧的新路徑。
加快培養人工智能人才
近年來,人工智能的人才培養正在逐步下移。去年7月,國務院印發《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》,明確指出應實施全民智能教育項目,在中小學階段設置人工智能相關課程,逐步推廣編程教育。今年,人工智能、物聯網、大數據處理等內容正式進入了全國高中“新課標”。
“計算思維如同形象思維、邏輯思維一樣,應該成為每個人必備的思維方式。計算思維能夠幫助人們把看似復雜的問題轉變成相對簡單的問題。培養計算思維能夠幫助人們更好地解決實際問題,具備更強的適應信息社會的能力?!崩顣悦髡f。